29Nov15 姚松炎訪問[全球氣候大遊行2015]
記者:Daniel Wan
Sourc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9sQd-RzPog
月份: 2015 年 11 月
27NOV2015姚松炎提四點令區議會更好玩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
姚松炎提四點令區議會更好玩
姚教授表示在選舉過程中,一直有支持者提議取勝之道,但經過深思,仍然堅持自己理念,因為想改變議會文化,讓公民能參與,才是精彩,而不是贏輸問題,過程才是最重要。 並舉出四點可以令參與區議會更加好玩
記者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0XN8h-oxPYw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0XN8h-oxPYw
27NOV2015黃英琦認為選民要求變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
黃英琦認為選民要求變
黃英琦認為選民厲害,差不多四十百分點投了,政治素人,民主派,証明選民是清醒,為何選民會願意選一個只見八星期的素人呢,因為有很大忿怒,不喜歡區議會模式,不喜歡福利主義,不喜歡派發,這是覺醒的一群,有知識的,當然與雨傘運動是很大關係。
記者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E_-oRUU7uK4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E_-oRUU7uK4
27NOV2015朱凱廸票數大躍進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
朱凱廸是參與新界鄉交選區,是民主派不會參與經營的,故此自己選區,一向只有傳統鄉士力量與幫派競爭,而自己能夠帶民主陽光進入這社區,是自己目標
記者 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_v4CSxd3bEQ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_v4CSxd3bEQ
27NOV2015馬嶽認為市民對舊思維不滿今屆擁躍投票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
馬嶽認為市民對舊思維不滿今屆擁躍投票
馬嶽認為今屆有出人意外的結果,選區票站投票率相差很遠,尤其是部份中產非常高,而今屆較為突別的傘兵亦不被人看好,而結果傘兵得票結果是出人意表的,反應是民心思變,市民希望有新面孔。
記者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dVRiBPqW0b4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dVRiBPqW0b4
27NOV2015區諾軒連任教長者玩電話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
區諾軒連任教長者玩電話
區諾軒認為能勝出,有可能因為自己不是重點被建制打擊對象,而成功連任可能是因為,自己也有舉辦蛇宴,旅行派月餅,教長者玩智能手機,like自己fan page, 日文班等,目標是怎樣營造與社區的關係。
記者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PUMg2nAWTSY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PUMg2nAWTSY
27NOV2015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 (討論環節)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 (討論環節)
佔領運動會從根本上改變香港政治生態嗎?剛落幕的2015年區議會選舉或可作為政情檢驗之一。在選前各方看淡的情況下,是次區選達到回歸以來最高的投票率,且新人輩出,不少「傘後組織」及高舉「雨傘理念」的參選人獲勝,落敗者也不乏「高票落敗」,衝擊舊有勢力。相反,不論建制或泛民陣營,均有資深議員下馬。
「傘落社區」報捷,是因為選民需要新面孔,還是「社區民主」理念確實令區議會產生了質變?傳統的泛民及建制二分格局可有鬆動?求變的盼望,是否真的會從根本上改變社區?社區民主何去何從?
端傳媒與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新聞與社會研究所合辦論壇,希望進一步探討以上問題──區選只是開始,這些問題也只是剛剛浮出水面。我們邀請馬嶽副教授、黃英琦女士、朱凱迪先生、姚松炎副教授及區諾軒先生,分享他們在一線參與選舉、區議會、或多年研究的經驗,為我們檢討是次區選的結果,探討未來社區民主的方向與局限。
講者:
馬嶽: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,專研香港政黨與選舉政治
黃英琦: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監、曾任市政局議員、灣仔區議員及灣仔區議會主席
朱凱迪:「城鄉共生連線」成員,兩度參與區議員,積極提倡「社區共享計劃」
姚松炎:「城鄉共生連線」成員、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、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
區諾軒:民主黨中常委,2011年至2015年南區區議員
記者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Tdh7FE0K5sA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Tdh7FE0K5sA
27NOV2015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 (嘉賓發言) 足本
區選之後,社區民主何處去? (嘉賓發言) 足本
佔領運動會從根本上改變香港政治生態嗎?剛落幕的2015年區議會選舉或可作為政情檢驗之一。在選前各方看淡的情況下,是次區選達到回歸以來最高的投票率,且新人輩出,不少「傘後組織」及高舉「雨傘理念」的參選人獲勝,落敗者也不乏「高票落敗」,衝擊舊有勢力。相反,不論建制或泛民陣營,均有資深議員下馬。
「傘落社區」報捷,是因為選民需要新面孔,還是「社區民主」理念確實令區議會產生了質變?傳統的泛民及建制二分格局可有鬆動?求變的盼望,是否真的會從根本上改變社區?社區民主何去何從?
端傳媒與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新聞與社會研究所合辦論壇,希望進一步探討以上問題──區選只是開始,這些問題也只是剛剛浮出水面。我們邀請馬嶽副教授、黃英琦女士、朱凱迪先生、姚松炎副教授及區諾軒先生,分享他們在一線參與選舉、區議會、或多年研究的經驗,為我們檢討是次區選的結果,探討未來社區民主的方向與局限。
講者:
馬嶽: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,專研香港政黨與選舉政治
黃英琦: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監、曾任市政局議員、灣仔區議員及灣仔區議會主席
朱凱迪:「城鄉共生連線」成員,兩度參與區議員,積極提倡「社區共享計劃」
姚松炎:「城鄉共生連線」成員、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、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
區諾軒:民主黨中常委,2011年至2015年南區區議員
記者: Ching
https://youtu.be/NNn5WHn-ok4
Source: https://youtu.be/NNn5WHn-ok4